中新社柏林12月5日电 据德媒5日报道,2022年德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(PISA)测试中取得的成绩达到迄今为止最差水平。
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于2000年发起的对基础教育进行跨国家(地区)、跨文化的评价项目,目的是对15岁学生的阅读、数学、自然科学三大关键领域水平进行评价,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习评价国际项目之一。
当日公布的202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(PISA)结果显示,德国学生在以上三个领域的表现比上次测评(2018年)时差得多,大约平均损失了一学年的知识量。
报道指出,德国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表现特别差:受访学生中,有30%的人被认为成绩不佳,甚至无法意识到如何用数学方式表示简单情境。例如,无法比较两条替代路线的总长度,也无法将价格转换为另一种货币。
德国学生阅读方面的表现也有所下降:受访学生中,有25%的人阅读水平较差;他们既不能理解中等长度文本的主要观点,也无法按照特定标准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。只有8%的学生阅读能力特别好,能够理解较长文本,处理抽象概念,并根据信息源提示区分事实和观点。
德国学生在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情况相对较好:受访学生中,有10%的人能够有创造性并独立地将知识应用于许多不同情境。该领域有23%的学生被认为成绩不佳,他们无法识别众所周知的自然科学现象。
在数学和阅读方面,德国学生表现仅处于经合组织(OECD)发布的平均水平;在自然科学方面,德国学生的表现略高于平均水平。
报道称,2022年OECD对来自81个国家(地区)的约69万名学生开展调查,其中包括许多成员国和一些合作伙伴国。(完) 【编辑:付子豪】
中新网12月5日电 “绿色金融与气候应对:中国银行业的角色与机遇”边会5日在 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28次缔约方大会(COP28)中国角举行。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胡军表示,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,环境、金融、产业等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,在明确重点领域、完善基础法规、健全工作机制、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。
胡军表示,近年来,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加快构建,绿色信贷、绿色债券、绿色基金、绿色保险、绿色股权、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不断完善,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平稳,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(CCER)启动就绪,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(EOD)项目实施推广,金融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的深度、广度日益扩展,这对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推进环境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修复、应对气候变化,支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,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胡军认为,绿色金融也应在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,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,环境、金融、产业等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,在明确重点领域、完善基础法规、健全工作机制、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。
——明确重点支持领域,引导资金投入到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中来,推动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体系。支持钢铁、有色、石化、化工、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,助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转换生产方式。
——推进完善绿色金融法规标准,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,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统一的基础性绿色金融标准并推广应用。
——发挥好碳市场价格发现机制,稳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,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,积极开展业务创新,推动各类主体参与,加快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相关工作,逐步扩大市场支持领域。
——加强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,支持金融机构探索推广用能权、碳排放权、排污权等生态产品产权抵质押类信贷产品。
——加快推进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和企业环保信用体系建设,强化部门间合作,支持金融机构等应用主体及时、全面准确获取环保信用信息。
——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,强化与国际气候、自然及可持续发展相关规则及标准的对接和互认,共同为绿色金融支持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。
本次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、中国银行业协会、中国新闻网主办,中国银行迪拜分行协办。(完) 【编辑:曹子健】